在 AI 時代,內向者可以運用這些科技來強化自身優勢,
在保持本真的同時,在領導角色中發揮重要影響力。[2]
❏ 引言
嘿,大家這週過的好嗎?週一停更一次,短暫的讓思緒放空一下。身為 I 人 (Introverts),定期的獨處和放空來進行能量恢復還是相當必要的 ~
聯想到自己在帶團隊的時候,好像也是這種「內向」的風格在進行:
如果不是太複雜非要白板面對面才能說清楚的問題,更傾向用通訊軟體和同事溝通
在會議當中,大部分是比較後面發言的人。比起趕快表達自己的意見,更傾向先聽看看別人的想法
花比較少的時間包裝產出的成果,花比較多的時間在鑽研下一個自己更有興趣的事
.
領導的基本意義是「影響他人的過程,以增強他們對實現團體目標的貢獻」[1]
有時候會想到,自己比較偏內向的性格,會不會其實不太適合帶領團隊。畢竟要頻繁地 “影響他人” 其實就等同於減少獨處的能量恢復時間,好像跟自己的本性是有點違背的。
內向者也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嗎? 領導者必須強迫自己變得外向嗎?
.
📍 大綱
❏ 現代領導力的轉變
❏ 內向 vs. 外向
❏ 內向者的領導優勢
❏ 內向者的領導陷阱
❏ 內向領導者的成功策略
《非正式寫作》著墨琢磨 技術趨勢、溝通領導、概念理解 與 生活實踐。
每週一四派送,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在這裡訂閱,加入 190+ 位每週讀者的行列:
🔍 工人智慧猜你也喜歡
❏ 現代領導力的轉變
領導力不僅僅是在房間裡發出最響亮的聲音,而是要能產生實質影響。[2]
提到領導力,大多數人直覺想到的人格特質,我想還是比較多偏外向的:果斷、支配性格、社交能力等等。對於內向者往上進到管理階層來說,經常會面臨艱難的抉擇,要麼嘗試模仿外向 (逼自己變得比較 social 比較 firm),要麼做自己接受職涯發展受限的現實。然而,這種以支配為核心的領導觀念正在被慢慢改寫 (就像 Monolithic → Microservices 一樣)。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在帶領 主動型團隊 時,內向型領導者往往比外向型領導者更有成效。原因在於,當面對團隊成員積極提出想法和建議時,內向型領導者不會將之視為對自身權威的挑戰,反而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傾聽和接納這些意見。這種包容性的領導風格,使得團隊成員更願意貢獻想法,進而提升整體績效。
「主動型團隊」意味著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具有強烈的自主意圖,他們不需要支配也能自我驅動往自己和團隊的目標前進。在這樣的情境下,「傾聽」就成為領導力中更重要的核心技能。
內向者天生就具備傾聽的傾向,能夠透過仔細觀察和深入思考,更全面地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和想法。這種 "安靜的力量" 使他們能夠建立更深層的連結,進而提供更有效的引導和支持。
主動型團隊需要的不是最大聲的領導者,而是最會調和眾聲的協調者。
.
❏ 內向 vs. 外向
內向與你處理資訊和能量模式有關,它與害羞或社交焦慮無關。[3]
內向與外向由榮格在 1920 年代首次分類,內向型人格最常被定義為:從獨處時間而非社交活動中獲取能量的人。兩者的區別更多關乎於你獲取精力或重新獲取精力的方式,而不是你外在的行為方式 (同樣,你也不能用果斷、社交能力強來判定一個人是外向型人格)。
reddit 上有一則回應內向者職場提問的留言 [3],精確的捕捉到當中的差異,引述如下:
你可能對內向和外向的定義有些誤解。這與其說是關於一個人的外在表現,不如說是關於一個人如何獲得或補充能量。
內向的人通過獨處、看書、一個人或與少數人相處來恢復精力。外向的人則是透過群眾、公共場合或社交活動來充電。這就是為什麼單憑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很難判斷他/她是內向還是外向。
真正的內向者可能會在社交場合感到疲憊,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擅長社交。相反地,外向者可能在社交時持續保持亢奮狀態,但不一定擅長與人群互動。
我在重要領導職位上工作了 40 多年,但除非是很了解我的人,否則很少有人會猜到我是個內向者。每天工作結束時我都會感到筋疲力盡,但第二天總是能重新振作。
關鍵在於了解自己 — 也許一個人安靜的午餐就足以讓你為下午工作充電,或者在重要活動前跳過歡樂時光,多花 30 分鐘在健身房。了解自己,相應調整,你就能做得很好。
觀察自己更偏好向內得到能量或是向外得到能量來判對自己內外向的比重。
是的,是比重,內向與外向不是一刀切的,每個人都有不同占比。不要把「內向」變成你的身份認同。每個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這個比重也會隨之調整,重點在於找到自己舒服的平衡。
.
❏ 內向者的領導優勢
內向者擁有獨特的性格特質,使其在領導角色中展現出許多優勢:
✔ 深入聆聽和分析
內向者偏好安靜的反思和觀察。在會議上,我常常都是聽了一段時間之後,整理好腦中的想法後,才會舉手發言。即使中途有問題蹦出來,我也更傾向先記錄下來等講者停頓的時候,才一次彙整提問。
在吸收資訊的同時,也分析這些訊息背後的脈絡與意圖,內向者更擅長深入的聆聽,並且同理對方的立場。
.
✔ 建立更深層的關係
雖然內向者可能不如外向者那樣表現得善於社交,但文獻表明,他們能夠建立對領導角色極為有益的深層且有意義的關係。
比起一大群人的聚會,大家聊著淺層的八卦議題,在一小群人的聚會上 (<=4),深入討論不同的事物價值交換彼此的意見,來得更吸引我。內向者也能從社交活動當中獲得能量,只是一次不能太多人。比較少的人,建立比較深的連結,是內向者的舒適區。
.
✔ 賦權協作而非控制型指派
內向者不喜歡要求別人去做不是發自內心認同的事情,在工作和任務的分配上,更傾向授權和鼓勵自發協作,而不是明確的下達指令,要求照做。
內向者通常容易接受反饋,不會因為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一致而感到威脅。喜歡營造出團隊成員感到有被賦予力量參與和分享觀點的環境 (比較喜歡和諧 ~)。
.
✔ 慎重的決策和策略性思考
內向者喜歡讓子彈飛一下 (或是反應本來就比較慢 🤣)。遇到問題的時候,傾向先自己在內部蒐集整理好完整的相關信息,才開始計畫下一步。
與其匆忙下結論或做出衝動決定,內向者傾向於在採取行動前仔細考慮所有相關因素。這種策略性思維的傾向使他們能夠制定充分的計劃,並有效地帶領團隊應對複雜情況。
.
❏ 內向者的領導陷阱
內向型的領導者面臨的挑戰通常來自於社會期望和工作文化中偏好外向行為的情況:
✔ 低存在感 (忽視或誤解)
內向者面臨的最常見陷阱之一是被忽視或誤解的風險,尤其是在重視自信和果斷的環境中。
內向者傾向安靜和反思,有時可能被誤解為缺乏領導才能或不積極參與。許多企業仍然以外向性是領導力的先決條件為前提,導致在招聘和晉升決策中存在對內向者的偏見。
.
✔ 忽視自我推廣
內向者通常對自我推廣感到不自在,這可能使他們在展示自己的成就或倡導自己的想法時處於劣勢。
一般而言,內向者傾向讓自己的工作成果說話,但這種方式可能使他們難以獲得認可或在事業上有所進展。努力也需要適度的包裝。
.
✔ 能量配置失衡
內向者從獨處中獲取能量,在高壓變化快速的商業環境下,可能會因過多的社交互動而感到耗神 (例:無止盡的會議),需要注意自己的能量水平。
內向者需要主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回復時間,可能因此 burn out (不堪重負而倒下)。
.
✔ 性格溫和難以展現權威
內向者傾向深入分析問題的各個層面,這種特質雖然有助於全面理解情況,但在面對模糊不清、資訊不完整的情境時,可能陷入過度思考的困境。
猶豫不決不僅影響決策效率,更可能損害領導者在團隊中的威信。當團隊成員感受到領導者無法果斷決策時,容易質疑其領導能力,進而影響到團隊凝聚力與執行力。
.
❏ 內向領導者的成功策略
可以看到,內向者在領導上的優勢和陷阱,其實就是一體的兩面,在不同情境之下拿捏好比例,需要時刻提醒自己:
✔ 保持真實
內向者不需要在職場上勉強自己表現的像外向者一樣,一來學得不夠像,二來可能還會耗盡自己的能量。
事實上,許多優秀的領導特質與內向者的天性不謀而合。關鍵在於發掘這些優勢,並善加運用在日常管理中。例如:安排一對一深度對談、妥善規劃獨處思考時間等。這些做法既符合內向者的特質,也能發揮領導效能。
.
✔ 識別與賦權
"主動型團隊"是一個理想的概念,現實中,團隊成員往往展現出不同程度的內在動機。有些成員天性積極主動,常常提出創新想法;有些則較為內斂沉穩,傾向專注於既定任務,安靜地在自己的領域耕耘。
內向者若能發揮傾聽和同理的能力,識別不同成員的特質,再搭配策略性思考將外向屬性的任務委派給外向型的團隊成員。成功不必在己,團隊的成果能夠被看見,你也成功的管理好能量水平。
.
✔ 分享內在歷程
讓思緒走出腦海,將你的想法完整記錄下來,並與信任的夥伴分享。別讓你內心的獨特見解被埋沒。
內向者往往習慣在開口前,先在心中反覆思考。當他們提出看法時,通常已經是經過多次推敲的成熟結論。
與其直接給出答案,不如展現思考的軌跡。嘗試走出習慣的模式,讓你的思考過程更加透明。這樣不僅能讓團隊理解你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也能建立更深厚的連結。
寫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藉由寫作這份電子報,我將內向性明確的敘事表達出來,將獨處時獲得的能量以文字的方式釋放。腦中過於慎重糾結的思緒,也能獲得一個合理的安放。
.
❏ 結語
在強調外向、快速反應的職場環境中,內向者的領導力正在獲得新的重視與定義。我們不必再糾結於「內向者是否適合當 leader」的問題,而是要思考「如何運用內向特質來發揮影響力」。
內向並非社交能力的缺陷,而是能量運作的模式。深度聆聽、建立深層連結、策略性思考等特質,都是內向領導者的天然優勢。關鍵在於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特質,找到適合的方式來運用這些優勢。
在 AI 時代,領導力的定義正在轉變。我們不再需要最響亮的聲音,而是需要最能夠理解、協調與賦權的領導者。對內向者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能在保持真實的同時,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真正的領導力不在於改變自己以符合傳統期待,而在於運用自己的特質來創造獨特的價值。下次當你在職場中感到自己「不夠外向」時,請記住:你的內向特質可能正是你最強大的領導資產。
~
🦥 parting thoughts 🦥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記得按讚加分享 👍,請我喝杯咖啡 ☕,我們下期見!
🔖 參考資料
[1] Why introverts make great leaders - https://thehustle.co/why-introverts-make-great-leaders
[3] Introverted Leaders - what is the key to your success? - https://www.reddit.com/r/Leadership/comments/1f9pe79/introverted_leaders_what_is_the_key_to_your/
[4] Leadership Shifts That Make Introverts Better Leaders - https://medium.com/publishous/leadership-shifts-that-make-introverts-better-leaders-2a13f27ff34b